杭州天堂美食网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开幕
发布日期: 2011-04-16  

  “中国竹笋美食之都”正式落户临安

  竹笋素有“蔬中第一珍”的美称,它以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食之不腻等特色而受到人们青睐,是我国的传统素食之一。虽然一年四季都有笋,但味道以春笋最鲜美。时下阳春三月,正是春笋破土茁壮的好时节,因此最近也就成了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

  谈到吃笋,不可不提杭州西郊的森林城市——临安。由于受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影响,这里出产的鲜竹笋,品质特好,其味特鲜。鲜嫩的春笋一经与各种肉类烹饪,就显得更加鲜美,炒、烧、煮、煨、炖等皆可。因此,如果您到临安做客,会吃擅烹的“煮妇”们,大多会在这时做几道春笋菜肴,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尝尝鲜。

  临安竹笋美食行业发展成果一览

  2007年

  天目百笋大PK

  2007年3月20日,临安市贸易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新闻传媒中心、市广播电视台和市宾馆餐饮业同业公会在临安人民广场举办首届天目百笋宴大PK活动,12家餐饮企业参加竹笋宴席套餐评选展示,55只单品笋菜参加竹笋特色菜评选。

  由杭州市杭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胡宗英教授担任总裁判长、菜肴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员组成的评委组从参赛作品中评选出宴席套餐金奖8个、银奖4个,森竹园选送的“吉祥如意”、青山湖度假酒店选送的“油焖佛手笋”等15只单品笋菜荣获竹笋特色菜金奖。

  评选结束后,参赛的“天目百笋宴”宴席套餐和所有笋类菜肴向市民开放展示,新五洲大酒店还准备了一大锅咸肉春笋,引来市民竞相品尝。

  从今天开始一直到4月12日,爱好美食的读者又多了一个吃喝玩乐的好去处。由临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临安市贸易局承办的“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今天正式开幕了。

  上午10:00,主办方将在临安市人民广场中心舞台举行隆重的美食文化节的开幕式。届时,临安知名餐饮企业会把一桌桌别出心裁的竹笋宴席套餐和一款款特色笋菜展示给市民品尝、观赏。

  与此同时,通过专家组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评估,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临安“中国竹笋美食之都”称号。

  杭州市场的竹笋有一半以上来自临安

  临安是江南最大的菜竹笋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场上有一半以上的竹笋主要来自临安。

  目前,临安的竹林总面积达98.7万亩,竹农有15万人,共有11属63种竹子。拥有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区1个、杭州市级园区2个、本级园区(基地)82个,竹笋年产量24万吨,竹笋总产值达20亿元。

  全市共有鲜笋交易市场12个,其中太湖源镇竹笋交易市场年成交额突破5亿元;竹笋加工企业达到185家,加工产品14个系列,加工产值15亿元。其中竹笋农业龙头企业20余家(省级以上13家),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的竹笋产品6个,成功注册并推广使用“天目雷笋”、“天目笋干”两个著名商标。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完成雷笋早出覆盖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省部级奖5项,组织和参与制订国家及省市竹业标准13个。已建立竹笋企业研发中心5个,其中国家农业部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省级小竹笋科技研发中心1个。

  笋菜对临安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临安人自古便有育竹吃笋的习惯,素来就有“四时不乏笋味”之说。竹笋在临安饮食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临安饮食文化影响深远。《四时习俗》一书中记述:“普通菜蔬均喜用笋,春夏之交食春笋,夏秋食鞭笋……十月以后食冬笋,多种荤菜亦加笋为配料,可谓无日不笋,无时不笋。”

  临安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对鲜笋进行加工利用,相传昭明太子萧统游历天目山时,因借读经书而忘记煮在锅里的竹笋,结果把笋煮干,却发现这样的竹笋味道独特、鲜美无比。此事传开后,临安人就有了制作笋干以供四季食用的习惯。据史料记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在临安於潜巡行时即兴所赋,还留下了“饱食不嫌溪笋瘦”的诗句,赞美临安竹笋“百吃不厌”。

  而当地的咸肉春笋这一传统笋菜在1956年就被浙江省认定为36种杭州名菜之一。

  打响“中国竹笋美食之都”品牌

  临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竹笋产业的发展,始终把竹笋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年来,该市围绕打造大都市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战略目标,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强化落实,稳步推进竹笋产业加快发展,为竹笋美食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市政府每年组团参加义博会和竹笋产品东北行、西北行等各类展销活动,通过专题推介、现场对接、产品展示、笋菜制作演示和培训等途径,大力宣传推介临安竹笋美食,在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扩大影响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与此同时,通过连续几年举办的中国临安百笋宴活动,组织餐饮企业进行竹笋菜肴评比展示和宣传推介,邀请市民游客挖竹笋、吃笋菜、赏笋宴,更加浓厚了临安竹笋美食行业的发展氛围,使更多的人认识竹笋美食、了解竹笋美食、爱上竹笋美食。目前,临安餐饮在杭州地区乃至上海、苏南一带已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临安还向中国烹饪协会申报了“中国竹笋美食之都”,并通过了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和评估。接下来,临安将通过专题推介、现场对接、产品展示、笋菜制作演示和培训等途径,大力宣传推介临安竹笋美食, 力争把“中国竹笋美食之都”这个临安特色餐饮品牌推向全国。

  阳春三月正是品尝春笋最佳时节

  每年清明节前后,经过绵绵春雨的滋润,春笋就开始冒尖了。

  今天启动的“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上,主办方临安市政府和临安市贸易局将在临安人民广场大摆百笋宴,临安有关餐饮企业都将拿出自己的“绝活”,把一桌桌别出心裁的竹笋宴席套餐和一款款特色笋菜展示给市民品尝、观赏。

  大厨们还将在现场表演笋菜烹饪、雕刻等技能,切磋烹饪技艺,宣传普及竹笋美食烹饪知识。4月8日-4月12日,临安将举行竹笋美食文化周活动,境内的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钱王大酒店、东方假日酒店、海上新贵大酒店、龙潭甲鱼山庄、森竹园农庄等餐饮企业将通过消费送笋菜、特色笋菜推介、笋菜特价优惠、竹笋私房菜展示等形式,向游客宣传推介临安竹笋美食。

  森竹园农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百笋宴美食文化节期间,凡是到农庄用餐,都将赠送农家焐毛笋一份。而龙潭甲鱼山庄也将为每桌客人送上一份咸肉春笋。

  2009年

  临安百笋宴“摆进”杭州

  2009年3月25日,临安市人民政府、杭州市贸易局在杭州吴山广场举办“2009杭州·临安百笋宴”活动,临安市贸易局、杭州市餐饮旅店业协会和杭菜研究会共同承办。

  临安市贸易局发放餐饮消费抵价券100万元,吸引杭州市民到临安品尝笋菜。临安市20余家餐饮企业参与,推出60个竹笋单品菜肴和10桌竹笋宴席套菜进行展示推介,杭州10家知名酒店被确定为“临安百笋宴”特约消费酒店。新五洲大酒店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烹煮咸肉春笋350余公斤,供杭州市民品尝。

  当天,市贸易局在杭州召开“杭州·临安农商对接洽谈会”,临安10余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吴山广场进行展销,并在吴山酩楼与杭州2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签订购销合作意向书。

  2010年

  “百笋宴”5天吸引上万游客

  2010年,临安市对“百笋宴”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了延续和拓展,继续以“笋”为媒,聚人气、促消费、扩影响。3月26~30日,“2010中国·临安百笋宴”活动在临安人民广场举行,活动包括竹笋菜肴烹饪大赛、竹笋美食周、民间竹笋私房菜征集以及“游临安景、挖天目笋、尝百笋宴”自驾游等五个环节。

  开幕式上,以直径1.5米的大铁锅、700斤春笋和250斤咸肉烹煮的“中国第一锅”咸肉春笋,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品尝。20家餐饮企业制作了50余道竹笋菜肴参加烹饪大赛,在人民广场上进行评比展示。以“竹笋美食”为主题的美食周,5天时间吸引来自杭州、萧山、东阳等地的市民和游客上万人。

  活动期间,征集到民间竹笋私房菜12道,最终评比产生金牌竹笋私房菜两道。

  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活动概览

  一、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开幕式暨“中国竹笋美食之都”授牌仪式

  时间:4月8日上午10时

  地点:临安市人民广场

  内容:“中国竹笋美食之都”、“中华餐饮名店”、“浙江省餐饮名店”授牌。

  二、特色笋宴笋菜评选展示活动

  时间:4月8日上午

  地点:临安市人民广场

  内容:组织有关餐饮企业制作竹笋宴席套餐和特色笋菜进行评选展示和宣传推介,促进竹笋美食烹饪理念、烹饪技艺的交流学习。

  三、竹笋美食行业发展成果展

  时间:4月8日上午

  地点:临安市人民广场

  内容:以现场图板展示为主要形式,对前三届百笋宴举办情况进行全面展示,宣传临安竹笋美食行业发展成果。

  四、竹笋烹饪技能表演

  时间:4月8日上午

  地点:临安市人民广场

  内容:组织餐饮企业厨师在人民广场现场表演笋菜烹饪、雕刻等技能,展示厨师风采,切磋烹饪技艺,宣传普及竹笋美食烹饪知识,进一步弘扬竹笋美食文化。

  五、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即时摄影比赛

  时间:4月8日~4月12日

  地点:临安市人民广场

  内容:开幕式当天,临安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开展即时摄影比赛,邀请广大摄影爱好者以照片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百笋宴活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六、竹笋美食文化周

  时间:4月8日~4月12日

  地点: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钱王大酒店、东方假日酒店、海上新贵大酒店、龙潭甲鱼山庄、森竹园农庄

  内容:围绕“2011中国·临安百笋宴美食文化节”活动主题,餐饮企业通过消费送笋菜、特色笋菜推介、笋菜特价优惠、竹笋私房菜展示等形式,宣传推介临安竹笋美食,弘扬临安竹笋美食文化。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丁淑萍 通讯员 巫九龙)

返回目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策划制作  合众软件 版权所有 杭州天堂美食网 联系电话:0571-87216673 87243090
Copyright 2007-2010 www.hzylgh.org,All Rights Reserved